甘肅五十文雙旗是罕見的“甘肅雙珍”,民國以前甘肅并沒有機鑄幣鑄造,直至1910年孔繁錦任天水鎮(zhèn)守使后,開始試鑄“甘肅孔造五文”和“中華民國十文”,而甘肅五十文雙旗就是在這段時間鑄造出來的。今天我們也來了解一下這個特別的甘肅五十文雙旗幣。
中華民國十五年(1926年)甘肅銅幣五十文,銅元正面刻“中華民國十五年”“甘肅銅幣”“當制錢壹百文”,背面珠圈內為中央政府國旗和國民黨黨旗,雙旗相叉上下有四瓣花。
1910年孔繁錦任天水鎮(zhèn)守使后,從天津、上海訂購了造幣機具,曾經試鑄了少量“甘肅孔造五文”和“中華民國十文”機制銅幣。批量生產機制銅幣是在民國十三年(1924年),新購機器到天水后生產的冠名民國十五年的五十文、一百文兩種甘肅銅幣,次年孔繁錦買通北洋政府,準造五十文、一百文甘肅銅幣,又范鑄十文和五文輔幣。目前甘肅造幣廠五十文的投資市場火熱,行情大漲,極為罕見、有巨大的投資價值、及收藏價值。
它是甘肅所有銅幣的唯一有廠名的銅幣,珍稀,與甘肅“五枚”銅元并稱為甘肅雙珍,鑄期大約比伍枚略晚,鑄工比伍枚略粗,文字稍淺,鑄量和存世量比伍枚更少,也更珍稀,主要發(fā)現于蘭州及周邊地區(qū)。
